智能制造、交通未来
——北京交大机电学院宣传片
北京交通大学
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
教育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
首批进入国家“211工程”建设高校
“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项目重点建设高校
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高校
国家首批“2011计划”14所牵头高校之一
2017年,学校正式进入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行列,围绕优势特色学科,重点建设“智慧交通”世界一流学科领域
机电学院
js345线路检测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机电学院”)渊源于1958年成立的铁道机械系。首任系主任是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设计者应尚才教授。
原铁道机械系地址
我国第一台KF1型大马力蒸汽机车(1933年)
本科专业
学院6个本科专业全部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,其中,机械工程、车辆工程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能源与动力工程、工业工程(“工业工程+统计学”双学士学位)5个专业按照机械类(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)招生,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招生。机械工程、车辆工程、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能源与动力工程4 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
2016年机械工程、车辆工程专业认证过程中接受国际认证专家全程观摩,受到高度评价,为我国正式加入《华盛顿协议》作出了直接贡献。
师资队伍
全院教职工240余人,专任教师170余人,其中教授60人、副教授75人;博士生导师82人,92%以上具有博士学位,40%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。
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
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9人次
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
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
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
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
学科声誉
第四、五轮学科排名全国前10%-20%
QS全球学科排名中进入前250名
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进入前150名
美国US News排名世界第30位
科研实力
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,省部级平台5个
年均科研经费超2亿元
近年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,省部级奖励80余项
人才培养
No.1
培养目标
学校人才培养定位:面向未来、服务国家、引领行业、世界一流
学校人才培养目标:品德优秀、基础宽厚、思维创新、能力卓越、专业精深
No.2
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“车辆工程”卓越工程师计划
机器人创新培优计划
机械电子工程(中澳合作办学)
产学研合作 3+1+2 培养模式
No.3
教学资源
优质课程
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,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,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25门,北京市精品课3门,北京市优质课程3门。
精品教材
国家规划教材3部,北京市精品教材7部,北京市优质教材2部,轨道车辆系列教材8部,实验系列教材11部。
教学成果奖励
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、二等奖 5 项
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、一等奖9项、二等奖7项
No.4
实践平台
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
——高速动车组检修工艺虚拟仿真实验
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
——机械工程实验中心
现代制造实验室
机器人教学实验室
机械基础实验室
轨道车辆实验室
智能装配实验室
热工基础实验室
国内首个大学生机械博物馆和创客空间
学生自主开发
——虚拟成像技术
学生创业体验
——木几咖啡
学生文创产品
——成器
No.5
学生科技活动
学院负责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、全国机械创新设计、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、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近20项国家级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、本科生科研导师计划。
近3 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;省部级奖励近100项,学生参与项目覆盖率超过80%。
国际交流
学院已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美国密歇根大学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、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、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、英国伯明翰大学、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签订协议,开展“3+1”、“2.5+1.5”等多种培养模式,建立了多方面的学生联合培养、短期交换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。
奖助学金
设有国家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和10余种企业专项奖学金,每年1100余人次获各类奖学金,奖学金获奖比例覆盖38%以上,奖励额度4000-20000元/年
每年发放助学金总额110余万元,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。对于经济困难学生,每人享受2000-5000元/年助学金;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,学院设立每人10000元/年仁德助学金
就业与深造
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%以上,深造率60%左右。
交融世界,通达古今
智能制造,决胜未来
欢迎报考北京交大机电学院!
点亮“分享”+“点赞”+“在看”
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